高等继续教育助力乡村振兴人才培养的优势与路径

康涛 刘爽健

摘 要:在全面推进乡村振兴背景下,“三农”事业发展对人才的需求比以往任何时候更为迫切。高校作为智力资源的高地,承担着社会服务的重要职能,助力乡村振兴人才培养。基于北京大学、清华大学和国家开放大学对接乡村人才培养需求的实践探索,分析和梳理高等继续教育助力乡村振兴人才培养的优势和路径,总结教育帮扶的新形式、新路径,为进一步提升乡村振兴人才培养水平提供新建议。

关键词:高等继续教育;
乡村振兴;
人才培养

2021年,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坚持做好中央单位定点帮扶工作的意见》,强调各中央单位要从人才、政策、资金等方面对帮扶县进行支持。教育部要求高校深入服务乡村振兴战略,加强实践教学体系建设,提升人才培养能力,打造乡村振兴人才队伍。在此背景下,以北京大学、清华大学、国家开放大学等为代表的高等教育单位,通过继续教育的方式统筹协调智力资源,借助学历教育、非学历教育的形式,履行服务社会的职能,以期实现高校智力资源与乡村人才培养的有效衔接。

北京大学、清华大学、国家开放大学的实践探索

1.北京大学:“乡村振兴千万带头人培养计划

以培育优秀的一线乡村振兴人才,促进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为宗旨,北京大学推出了“乡村振兴千万带头人培养计划”。该计划利用一流学府的人才、教育、师资、学科等优势,为乡村人才提供稳定的学习渠道和平台。培养对象涵盖党政、教育等多领域的人才,分批分类精准施训,力争在五年内培养万名乡村振兴骨干和领军人才。目前,该计划已开展两期,共培训学员1,826人和1,725人,覆盖全国29个省(自治区、直辖市)、116个市州、209个区县旗,其中包括国家160个乡村振兴重点帮扶县、教育部直属高校和部省合建高校定点帮扶县。通过该计划,一大批一线的优秀党政领导干部、企业带头人等走进“北大课堂”,成为引领乡村振兴发展的强大生力军。具体做法如下:

一是高起点谋划和设计培养方案,汇聚优势资源赋能乡村振兴人才培养。教育部发展规划司和国家乡村振兴局政策法规司有关处室的直接指导,为各方优势资源落地提供了组织保障。北京大学牵头构思、谋划和推进培养计划的具体实施,协调和联络了北京大学光华管理学院和汇丰商学院两所国内顶级商学院负责培养计划的具体落地,为培养计划提供智力支持。

二是高水平选拔培养计划师资团队,确保培训理论与实践效果兼顾。学校按照理论与实践并行的思路高标准选拔师资团队。时任北京大学副校长张平文院士、汇丰商学院海闻教授、经济与管理学部主任周黎安教授、光华管理学院院长刘俏教授等知名学者,以扎实的研究和敏锐的观察为学员指导乡村产业发展的理念与方法。

三是高质量筛选培训课程,多维度、多层次对接乡村振兴发展需要。培训课程以宏观经济、国家政策、城乡统筹规划、人才振兴发展、产业转型升级等相关课程为依托,精选了多所重点高校的精品课程,从多元的视角、前沿的视野为学员输送乡村振兴的知识和实践经验。

四是高标准服务和管理学员,发挥数字技术优势做好陪伴式教学管理。首期充分发挥“钉钉”平台的管理特点,设置班级团队,安排班主任陪伴监督日常学习,确保点对点及时解决学生的问题。二期在“北京大学光华管理学院小程序”上为学员搭建了学习专区,融合多种教学形式,通过数字平台实现了量化的高标准管理与服务。

五是高精度对接学员工作的落地需求,以案例教学的形式提升学员的实操能力。在培养计划中,通过案例教学,帮助参训学员聚焦中国背景下的管理实践。培训中安排“洛川苹果崛起、淘宝村印象、吕梁县光伏产业、盘州市扶贫资产管理”等案例,涉及产业发展、生态文明、乡村文化与治理等诸多领域。

2.清华大学:“乡村振兴远程教学站”

为配合实施乡村振兴战略,进一步服务地方社会经济发展,2019年6月,清华大学启动建设清华大学乡村振兴远程教学站,目前已建立了460余个乡村振兴远程教学站,面向基层治理、乡村教育和产业发展等各领域人才持续开展专题培训,服务地方人才发展。具体做法如下:

一是发挥技术优势,整合教育资源。针对教育资源分布不均衡的现状,清华大学利用技术优势搭建远程教育平台,建立了广泛的教育扶贫网络。一方面,建立清华大学远程教学站,设置县级教育机构;
另一方面,在清华大学定期举办专题培训,选拔部分优秀学员来学校参加面授学习,面授内容则同步直播到各地远程教学站。

二是符合当地需求,精准培养人才。清华大学注重提高人才培养的精准度,关注乡村基层干部、中小学校长和师资队伍发展,帮助地方党政干部转变思想观念。在培训基层干部和产业人才方面,开发乡村发展与建设的相关专题课程;
在培训乡村教师方面,开展并实施乡村中小学校长和乡村幼儿园园长能力提升专题培训,解决专业教师短缺和师资力量薄弱这一最棘手、最困难的问题。

三是创新方式方法,争取社会资源。教学形式多样化、灵活化,通过雨课堂在线教学平台,开展乡村振兴领头雁培养计划、云课堂振兴系列、联合农研院的清华三农讲坛等内容丰富的各类专题学习项目,还邀请校外权威专家学者参与教学设计和课程教学。

3.国家开放大学:教育部“一村一名大学生计划”

2004年起,教育部实施“一村一名大学生计划”,该项目旨在专门培养农村社会发展需要的高等技能人才和基层管理人才,促进乡村人才就地培养,促进扶智扶贫,由国家开放大学组织实施。具体做法如下:

一是利用好现代远程教育技術手段。作为高等教育进农村的成功范例,国家开放大学探索出了利用现代远程教育技术手段将高等教育资源送到乡村的人才培养模式。例如:“一村一”培训采取基于课程教学包的自主学习、网上网下辅导相结合的教学及支持方式。创新式建立“一村一”课程平台,开发了价格低廉、方便实用的课程学习包。

二是充分发挥办学体系及教学资源优势。国家开放大学建立统一规范、分级管理、分工协作的教学管理模式。各分部(开放大学)按照责任分工,通过系统运作完成人才培养过程。多数分部明确责任部门,设立专门机构。同时,国家开放大学还积极与分部共建“三农”地方特色课程,解决专业课程的本土适应性问题。

三是整合政策支持以培养应用型人才。“一村一名大学生计划”是为农村培养优质高等人才的学历教育,国家开放大学带领各分部(开放大学)与地方各级政府和省内有关高校建立良好的合作关系,积累专业技术人才培养的丰富经验和教学资源,建设一支高素质的师资队伍,形成一套政府引导、多方合作、依托各高校的实用人才培养新机制。

高等继续教育助力乡村振兴人才培养的优势

一是教学优势。高等继续教育依托高校教学资源,在师资力量、远程教育、管理制度、课程质量等方面优势尤为突出。目前,高等继续教育普遍实行学校、学院两级管理,设置继续教育职能部门负责日常事务,教学管理各项制度不断规范化,培养方案体系化,课程设置标准化,能够灵活适应乡村人才培养的多元化需求。

二是科研优势。现代农村产业发展越来越依赖于科技进步,而高校正是科技创新的前沿阵地,聚合了高精尖学科、平台和人才。高等继续教育与乡村人才培养之间的互动衔接,不仅有利于科研成果就地转化为经济社会效益,而且还有助于有效解决乡村人才知识老化与专业技术水平低的问题,紧跟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步伐,培养出适应新时代乡村发展要求的高层次人才。

三是平台优势。近年来,在教育部支持下,各大高校搭建在线开放课程平台,加快了在线教育支撑体系建设的步伐,平台技术优势显著,积累了丰富的实际应用经验。

四是品牌优势。相较于其他各级各类办学主体,高等继续教育背靠长期积淀的“名校光环”,其毕业生往往享有更高的价值认可度。通过授予培训者继续教育证书等方式,能够增强受培训人员的认同感和归属感,进而有助于解决长期以来乡村本土人才不受重视、成长空间受限等问题。

五是组织优势。高校在乡村人才培养中具有良好的组织力和桥梁作用,能够高效调度校内资源并推进校企、校地协同,形成合力。以北京大学精准帮扶云南大理州弥渡县的实践为例,帮扶期间通过组织学校、校友和社会力量捐资实施“博雅自强班”“梦想中心”“博雅图书室”等多个项目,投入改善乡村继续教育环境;
以资金引进、项目落地的方式推进弥渡乡村产业发展。

高等继续教育助力乡村人才培养的路径思考

一是保障教育资源供给,满足多元需求。在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一方面,高校高等继续教育要紧紧围绕产业、人才、文化、生态和组织全面振兴的需求,合理调配优质科研与教学资源,优化调整涉农继续教育项目的专业设置与课程内容,推动多学科协同办学;
另一方面,基于培养不同类型乡村人才的目标,制定具有针对性的培养方案和专业标准,切实提升高等继续教育服务农业和农村发展的效能。

二是优化人才培养结构,找准发力重点。在高等继续教育与乡村人才培养的衔接中,学历教育与非学历教育各有侧重,需要协同发展。目前,学历继续教育规模大、配套政策成熟,是提升乡村人才学历水平的有效形式。未来发展应重点打造专业特色,加强以岗位能力提升为导向的课程体系建设和教学模式改革,促进乡村人才学历和能力双提升。非学历教育可以利用周期短、形式活、见效快的优势,重点发展精细化服务和定制化服务,开展农业职业技能培训、乡村干部和教师进修、乡村文化和生态保护等方面的培训。

三是推进在线教育平台建设,健全支持体系。在线教育平台突破时间与空间的限制,是高等继续教育面向乡村开放的重要渠道。高校应充分依托信息化推动在线教育资源共享,聚合优势力量和优质资源建设在线开放平台。在技术层面,优化用户体验和降低门槛;
在内容层面,整合丰富多样的课程资源,满足多元化学习需求;
在推广层面,加强多方合作,建设线上线下教育基地,提高乡村人才对高校学习资源的接触率。

四是深化校际交流合作,形成帮扶合力。高校应积极联动,组建乡村人才培养共同体,以学生校际交流、师资共享、场地共用、课程互选、成果互认为抓手,推动高校继续教育资源的合理流动,促进资源互补。同时,借鉴“学分银行”建设经验,构建全国性的学习成果认证框架,完善学分认定、积累与置换制度,实现自主化、个性化、多样化学习。借鉴“高校教育帮扶联盟”建设的经验,汇聚不同专业领域高校的特色资源,发挥“集团军”联合作战的优势。

五是聚焦乡村振兴主题,打造品牌项目。伴随着继续教育规模的扩大,教学内容同质化的问题逐渐凸显,特别是在农业领域普遍存在培训内容缺乏针对性和前沿性的现象。高校应根据自身办学优势,實施特色化、差异化和专业化发展策略,打造高等继续教育品牌项目。在乡村人才需求日趋多元化和专业化的背景下,高等继续教育更应把握发力重点,建设特色化的课程体系、高质量的教学师资管理体系,走品牌化发展道路。

本文系中国高等教育学会“十四五”规划专项课题“发挥高等继续教育智力资源优势 提升乡村振兴人才培养水平”(项目编号:21JXD06)研究成果

(作者单位:北京大学国内合作委员会办公室)

[责任编辑:苑聪雯]

猜你喜欢乡村振兴人才培养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几个抓手人民论坛(2017年33期)2017-12-21激发“乡村振兴”内生动力破题寻路当代党员(2017年23期)2017-12-20民建贵州省委携手中天金融集团推进“乡村振兴”贵州赫章县结构乡“扶志扶心扶智”项目开工环球时报(2017-12-02)2017-12-02速录专业 “三个一” 人才培养模式的研究考试周刊(2016年79期)2016-10-13学研产模式下的医药英语人才培养研究成才之路(2016年26期)2016-10-08基于人才培养的中职生日常管理研究成才之路(2016年25期)2016-10-08基于人才培养的高校舞蹈教育研究成才之路(2016年25期)2016-10-08女子中专班级管理共性问题与解决策略研究成才之路(2016年25期)2016-10-08基于人才培养的技工学校德育实效性研究成才之路(2016年25期)2016-10-08

推荐访问:继续教育 人才培养 助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