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楼梦》与希腊神话中的人本主义思想对比研究

周冉 肖锦波

摘要:随着全球经济的发展,我国与其他国家之间的文化交流也在不断加深,推进文化交流、使中华文化走出去已成为势在必行的历史重任。在有关《红楼梦》人本主义思想的研究中,国内学者通常是在中华文化背景下对其进行探讨。本文秉持创新理念,通过对比分析法,探索《红楼梦》和希腊神话中人本主义思想的共性与差异,以期在较深的文化层面找到对话途径,从而更好地开展中外文化交流并有效弘扬中华文化。

关键词:《红楼梦》希腊神话人本主义

一、引言

随着我国国际地位的提升,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越来越得到世界的认可,开展多渠道、多形式及多层次的对外文化交流,推动中华文化走向世界是大势所趋。《红楼梦》作为浓缩中华文化精髓的四大名著之一,不仅展现了中国古代社会的世态百象,而且在封建社会的外壳下浅隐着人本主义的进步思想,如女性意识、平等自由观以及对独立人格、人性尊严和人之价值的强调等,国内不少学者对此展开了研究 , 但涉及《红楼梦》中西对话方向的研究并不多见。为响应中华文化走出去的发展理念,本文采用对比分析法,选择世界文明的重要源头之一、西方文化的两大根基之一、承载着西方人本主义思想精髓的希腊神话作为比较对象,在国内外已有研究的基础上,梳理《红楼梦》与希腊神话中人本主义思想的异同点,挖掘人类思想中的优秀精神,共建中西方和谐话语体系,推动中华文化更好地走出去。

二、《红楼梦》与希腊神话中的人本主义共性

《红楼梦》以18世纪封建贵族家庭为主线,展现了上至皇宫,下及奴仆杂役的社会众象,用极其逼真现实的笔法写尽了封建社会下的人世悲剧,表达了对人的深切关怀。希腊神话是世界文化取之不尽的艺术源泉,用一个个张扬的神和勇武的英雄谱写了人类历史上最早的人本主义壮歌,用一个个故事凸显着人的精神,回荡着昂扬、乐观、健康的现世生活基调。毋庸置疑,人本主义在《红楼梦》和希腊神话典籍中都是一大表现主题,说明人本主义思想是中外思想体系中的交叉点,有其共通性。人本主义是强调人的价值、尊严和人格,以人的自我完善和发展为追求理想的一种世界观,它弘扬人的创造性,以民主反对专制,以自由反对禁欲,一切围绕人性。而神人的主体意识能凸显人的主体性和创造性,神人的反抗精神能表明自由及禁欲之间的对抗,情感——这一神人的自然属性问题能彰显人性,所以本文选择从主体意识、反抗精神和自然属性等三个方面探讨分析《红楼梦》与希腊神话的共性特征。

(一)主体意识

对人的价值、尊严和自由的肯定,对人的主体意识的强调是人本主义的根本特征。《红楼梦》与希腊神话都不约而同地表达着人本主义以人为中心的观念与思想,人不是依附于社会或者神祇的存在,而是有自己的独立意义和主体意识。

《红楼梦》中主体意识的显现集中在朦胧觉醒的女性主义上,因为它一改往日对女性的避而不谈或负面描写,以女子为中心,为父权制度压迫下“异化”了的女性形象和意识注入了新的活力。书中称“女儿是水作的骨肉,男人是泥作的骨肉”,从贵族小姐到女婢伶人,将女儿的万千姿态、生活状态、情感发展娓娓道来。这样的描写使长期以来被男权社会约束与鄙夷的女性得到了释放,各阶层女性的存在价值得到了肯定,并且一些女性人物开始与社会的纲常伦理有了一丝的分离,在专制封建的蒙昧状态下有了自己的坚持和自我意识,女性的主体意识逐步觉醒。

希腊神话中的主体意识表现在神人同形同性的特点上,因为人以自己的模式创造了神,信神但不盲目服从神,神与人有一样的外貌形态、七情六欲、喜怒哀乐,古希腊人不因神而失去自我,依然相信人可以主宰和掌握自己的命运,更加相信人自身的智慧和力量。此外,还表现在神和英雄极其强调自己的存在意义,容不得自身的尊严和荣誉受到丝毫的侵犯。例如《荷马史诗》中阿喀琉斯为了女奴不惜放弃军队,捍卫自身尊严,赫克托尔不忍敌军嘲笑用生命唱响荣誉赞歌,这是英雄们对自身价值的维护,也是古希腊人对个体生命价值的执着追求。希腊人把一切人本主义的追求投射到众神和英雄身上,突出了人的主体地位,强调人类的主体意识。

(二)反抗精神

在已有的自然与社会条件下,冲破束缚意味着与现实要作对抗,是常人不能理解的举动。《红楼梦》与希腊神话都有这样的角色存在,他们为了自己渴望的自由与尊严,在有限的人生里高扬起反抗精神的人本主义旗帜,在腐朽封建和命运至上的阴霾中熠熠生辉。

《红楼梦》中反抗精神的典型代表就是贾宝玉,出身世家,从小接受的是正统的孔孟之道教育,然而他却痛批八股,偏爱“杂书”,不愿应举为官,称一心追求功名者为“禄蠹”,他抗拒既定的未来,追求自己的肆意人生。除了宝玉,还有怡红院里的晴雯,她任性撕掉宝玉的折扇,气得宝玉浑身乱颤;
鄙视袭人谄媚主子的卑劣品性。虽是丫鬟身份,晴雯对奴性却有着强烈的反抗意识,她认为大家是平等的,极在乎尊严,容不得自己受委屈,“身为下贱,却心比天高”的叛逆形象昭然可见。

再看希腊神话,众神和英雄不易服输,他们喜欢通过斗争去获得他们追求的“自由”。普罗米修斯触怒了宙斯被缚高山,每天忍受着孤寂与折磨,向宙斯的威压做出无声反抗;
俄狄浦斯王在母亲腹中被预言要杀父娶母,因此一出生便被抛弃在山野,在痛苦中不断挣扎抗争,依然想要掌握命运的自由;
山林女神叙任克斯想要摆脱牧神潘的疯狂纠缠,不愿意放弃自由和尊严,宁肯变成一株芦苇,付出了自己的青春。

(三)自然属性

人之所以区别于动物,在于人的自然属性,即人有情感、精神、心理等意识活动,亲情、友情、爱情都是其具体表现,而男女相惜更是人类生存发展、繁衍生息的重要基础。无论是含蓄蕴藉的《红楼梦》,还是恣肆放纵的神和英雄们都让我们看到了二者对于人的情感这一本性问题的高度关注以及中西方对男女之情、两性之爱这一情感大主题的尊重与肯定。

《红楼梦》受明末清初人性復苏思想的影响,以李贽、汤显祖等为代表,将“情”作为全书主旨。大旨谈情当然离不开爱情二字:宝黛在父母之言、媒妁之命的现实中实现了心灵契合;
贾芸和小红在身份差异中大胆追求爱情;
秦钟和智能在违逆世俗中寻找刺激。不论结果好坏,在男女爱情受到抨击的时代,与当时“存天理,灭人欲”的观念不同,他们企图抓住自由恋爱的绳索,挣脱封建礼制的桎梏,解放人性,复苏人性。

希腊神话也在歌颂人性的情感释放,肯定两性之爱这一神圣的生命情感问题。在神话叙事中,男女之爱最直接最开始的表达是性吸引。例如宙斯一见到美丽的女神或凡人女子,便会产生一种无力抵抗且偏执的欲望。不仅如此,众神重视疯狂的爱,因情妒忌。美狄亚为了帮助所爱的伊阿宋,不惜背叛家庭和国家,杀死亲兄弟;
天后赫拉忌恨阿尔克墨涅生下宙斯的儿子,派毒蛇去杀害幼小的婴儿;
阿波罗对达芙妮苦苦追求,甚至疯狂地爱上她化作的月桂树。众神丝毫不掩饰自己的情感,追求浪漫且大胆的爱情,这种强烈的情感表达在他们眼里是对自然属性的释放。

三、《红楼梦》与希腊神话中人本主义的差异

《红楼梦》和希腊神话中人本主义是不可或缺的存在,但社会背景、历史环境等客观条件的不同致使人本主义思想的具体内涵也有所差异。基于上文对二者共性特征的分析,作者认为,二者都具备主体意识但实际强度不同,都具备反抗精神但方式不同,都关注情感问题但表达方式和表达层面不同。

(一)不同强度的主体意识

各式各样的人物角色在《红楼梦》和希腊神话中出现又消失,他们有自己的性格特征、思想观念、存在意义和价值,个人主体意识都在其中得到了显现。但由于社会背景、创作意图的不同,二者主体意识力量的强弱有着明显区别。

杀伐果断、掌管一家、最终惨遭休弃的王熙凤;
豪放爽快、德才兼备、最后孤独终老的史湘云;
为人正直、想做好官却被流放抄家的贾政……《红楼梦》的作者尝试用一个又一个悲剧结局去抨击封闭的人和行将就木的封建社会,并告诉读者,尽管人们已经初具朦胧的自我意识,对主体价值有自己的定位,但其力量不足以抵抗封建礼教,不足以与根深蒂固的封建制度相碰撞,在时代与现实的打击下,一切新的进步的人本主义理想都岌岌可危。

再反观希腊神话,与《红楼梦》不同,它将人的主体意识和主体地位推崇到极致。古希腊人创造了神,崇拜神,但并不赋予神过高的道德标准,而是把他们作为自身人生的折射,整个社会和人们的世界观都达成了一个共识,即人才是整个世界的主体,人有自己的价值。

《红楼梦》试图用角色微弱的主体意识、人本主义的星星之火揭露一切丑恶与黑暗来刺激人们从蒙昧中醒来;
希腊神话则用大胆鲜明的人物突出强大的主体意识,揭示人和人性的美好,二者人本主义思想的内涵之异由此可见。

(二)不同程度的反抗方式

《红楼梦》中除了叛逆放肆的贾宝玉、心比天高的晴雯,还有追求自由恋爱的林黛玉,她支持宝玉不走仕途路,与他共读《西厢记》,她似乎想用这样的“离经叛道”、同门当户对的婚姻制度抗衡;
生在贾府长在贾府的小丫鬟鸳鸯,用坚决不从的态度、激切决断的言语抵抗做姨娘的命运,对于女子讲究三从四德的时代来说,她们已然是走在前列的封建社会反抗者。但比起希腊神话中叙任克斯化作一株芦苇、达芙妮变成一棵月桂树、赫拉放毒蛇杀害婴儿、美狄亚由爱生恨亲手了结自己的两个儿子这样绝决狠毒的反抗,这样的行为更显人本主义思想。

通过比较《红楼梦》和希腊神话不难发现,在反抗这一特点上,二者的方式有着较明显的区别。《红楼梦》中的反抗是量小力微的,且隐晦间接,仿佛让人看不到希望和结果,宝玉与薛宝钗成婚、晴雯被赶出贾府、黛玉香消玉殒、鸳鸯悬梁自尽的结局也更加印证了这一点:他们的反抗意识和精神只是一种自觉反应,并不是本质上就存在,骨子里依然是受到封建社会压迫的,是无奈又无力的。而希腊人生活在多山环海的条件下,面对大自然的考验,他们创造了希腊神话以此满足自己征服自然的需求。所以神和英雄拥有过人智慧,无边的勇气,超凡的力量,有充分的自信和条件去反抗命运,因此他们的反抗是张扬又直接的,哪怕以悲剧落幕,我们依然能看到他们付之一炬的强烈果决的反抗决心。

(三)不同层面的情感表现

《红楼梦》与希腊神话都离不开情感这一人的自然属性话题,但细究之下我们依然能发现二者对于情感的表现不同。

希腊神话中的男女之爱是热烈且奔放的,感性而肆意的,他们以欲作为爱情的萌芽,这一爱情观念源于一种人的本能意识。宙斯四处广留情丝在今天看来是男子的花心滥情,而对于宙斯及希腊人来说是对自我欲望的宣泄与表达,这种宣泄也让神话中的众神突破伦理道德的约束大胆地追求爱情,甚至因情疯狂、因爱妒忌、因背叛而仇恨报复。世俗的情欲在神身上表现得更加外放与浓烈,透视着希腊神话对人的自然爱欲的尊重。

然而儿女情在《红楼梦》中是含蓄且理性的,克制又隐忍的,并且追求一生一世一双人的美好。以宝黛为例,他们从一见钟情到两小无猜,惺惺相惜,整个过程徐徐展开,二人之间的知己之情更是将这段爱情推到了至纯的最高境界。但也正是因为这种理性与纯洁的爱情观念,致使有情人难以接受对方的多情泛爱,受到现实世俗伦理的打压,不能终成眷属。

此外,《红楼梦》大旨谈情谈的不只是儿女私情,还蕴含着更高的思想层次,不同于当时“克己复礼”的盛行,《红楼梦》中人情之情亦有所表现。宝玉对丫鬟们的关心爱护,贾母对僧人的同情宽容,黛玉对紫鹃超于主仆之间的情感,让我们看到了其中的大爱情怀以及对解放人性和人情的支持。

四、结语

本文选取了中国四大名著之一《红楼梦》和希腊神话,从人本主义思想的共性与差异入手,从主体意识、反叛精神、情感表现等三个方面对比分析总结了二者在人本主义思想这一主题上的异同。从本文的分析可以看出,人本主义共存于中西方的思想體系中,体现出人对自我认识的相似性。但是对比来看,二者人本主义仍大有不同,各有利弊。《红楼梦》中的主体意识没有希腊神话中的强烈,人始终保留了一丝胆怯,因此该书中的人物容易受到外界条件的束缚,少了一些自由。希腊神话中的主体意识强烈人更加外放与恣意,所以他们无畏神明,以自我为中心,但这也为个人主义、利己主义埋下伏笔。《红楼梦》的反抗不如希腊神话的激烈,反抗效果和结局也不尽如人意,但依然代表着封建社会最先进的思想。希腊神话的反抗张扬又直接,大多都得到了期望的结果,但相较之下,尽管《红楼梦》的反抗以失败告终,却也少了希腊神话中离奇又残忍的牺牲。《红楼梦》中情感表达是含蓄而理性的,在乎别人的感受,所以又是克制和隐忍的,这种在乎恰恰让人多了一分大爱情怀;
另一方面,却又让他们面对封建礼教时没有足够的自信把握自己的情感。希腊神话中神人大胆热烈地表达自己的情感和欲念,他们的无所顾忌给了他们足够的勇气去肆意追爱,同时也让自私自利的观念侵入思想,使他们不在乎情感表达的对象,不在乎无辜群体。该研究通过深入分析人本主义思想的内涵与表现,提炼出了中国历史文化与世界文化中人本主义哲学思想的本质特征的不同点和共通性,比较总结了二者思想的优点和缺点,希望能够给予后人警示与借鉴意义。并且该研究能够顺应时代潮流,探寻中西方思想价值中的交叉点,促进世界文化的对话与交流,推动中华文化走出去。该研究有待改进的地方在于,对体现《红楼梦》和希腊神话中人本主义思想的事例和人物的选材有限,后续研究可以尝试挖掘更多素材,延续这一路径,探索中外思想价值中的异同特征,以便更好地弘扬中华文化中的优秀基因与核心价值。

参考文献:

[1]  陈江辉.浅谈宝黛诗词中蕴含的女性意识——评《红楼梦诗词全鉴》[J].新闻与写作 , 2017(4).

[2] 李鸿渊.近十五年来《红楼梦》之女性主义批评综述[J].红楼梦学刊 , 2011(1).

[3] 王蒙.竹与林黛玉人物形象的多维度建构研究综述[J].红楼梦学刊 , 2016(6).

[4] 张惠颖.浅论王国维悲观主义生命美学对人生痛苦的解读——以《红楼梦评论》为例[D].中国科学技术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14.

[5] 张云 ,胡晴 ,何卫国.2019年度中国红学发展研究报告[J].红楼梦学刊 ,2020(2).

[6] 谭燕妮,孙文侠.西方人本主义思潮溯源[J].吉首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3, 34(S1).

[7] 谭钟琪.清末人情小说的民主主题层面——《浮生六记》与《红楼梦》比较研究[J].求索 , 2004(9).

[8] 彭程.《红楼梦》中的非传统女性意识及当代意涵[J].华夏文化论坛 , 2020(1).

[9] 赵淑彦 ,王明娟.追溯古希腊神话传说中的人本主义[J].山西财经大学学报 ,2014,36(S1).

[10] 杨婷.古希腊神话中的人性魅力解读[J].中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4, 30(4).

[11] 郭玲.彰显生命价值的道德教育——基于古希腊神话英雄德行的分析[J].当代教育科学 , 2019(5).

[12] 王建仓.《俄狄浦斯王》与《红楼梦》结构诗学及生命哲学比较[J].陕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9, 38(1).

[13] 刘奕男.从“黛之影”谈《红楼梦》的人物塑造[J].红楼梦学刊 , 2020(5).

[14]  吴童.中国神话与希腊神话悲剧特征寻异[J].求索 , 2010(7).

[15] 易洪宇 ,木斋.论明末清初人文主义思潮与《红楼梦》思想的源流关系[J].哈尔滨师范大学社会科学学报 , 2020, 11(4).

[16] 范丽敏.“大旨谈情”——论《红楼梦》之“情本体”[J].红楼梦学刊 , 2016(3).

[17] 赵永刚.红学与仁学[J].明清小说研究 , 2017(3).  [18] 杨静 ,曲艺.希腊神话对《十日谈》中人文主义精神的影响[J].山花 , 2013(14).

[19] 刘冠君 ,车瑞.二十世纪《红楼梦》主旨的阐释问题[J].学术研究 , 2016(4).

[20] 仉金辉 ,弥沙.希腊神话中的个人主义溯源[J].东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3, 11(3).

[21] 张世宏.“鸳鸯之死”发微[J].红楼梦学刊 , 2016(3).

[22] 刘思薇 ,刘扬.《红楼梦》中的女性观念[J].哈尔滨师范大学社会科学学报 , 2020, 11(2).

[23] 于洪波 ,郭玲.古希臘英雄神话的德育价值探微[J].山东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2018(3).

[24] 郎琴芳 ,张哲璐.论中国与希腊神话中的人文主义思想[J].常州工学院学报(社科版), 2015, 33(3).

[25] 饶道庆.重估《红楼梦》“泛爱”思想的价值——兼论250年“红学”史上的“泛爱”研究[J].红楼梦学刊 , 2004(1).

基金项目:西北大学2022年国家级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训练计划立项项目,项目编号:202110697139

作者:周冉,西北大学外国语学院英语专业2019级在读本科生;
肖锦波,西北大学外国语学院英语专业2019级在读本科生;
指导教师:何花,博士,西北大学外国语学院副教授,研究方向:学术英语、中西文化对比。

编辑:康慧E-mail :kanghuixx@sina.com

猜你喜欢人本主义红楼梦主体弗洛姆人本主义精神分析的启蒙价值*心理学报(2022年2期)2022-02-17论自然人破产法的适用主体南大法学(2021年3期)2021-08-13论《红楼梦》中的赌博之风红楼梦学刊(2020年4期)2020-11-20从《红楼梦》看养生海峡姐妹(2020年7期)2020-08-13《〈红楼梦〉写作之美》序红楼梦学刊(2020年3期)2020-02-06别样解读《红楼梦》海峡姐妹(2018年5期)2018-05-14人本主义视域下的城市环境污染与治理中国资源综合利用(2017年4期)2018-01-22关于遗产保护主体的思考自然与文化遗产研究(2016年2期)2016-05-17阿瑟·韦利中国古诗英译中的“人本主义”透视外语教学理论与实践(2015年1期)2015-06-11论多元主体的生成山西大同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5年6期)2015-01-22

推荐访问:红楼梦 人本主义 希腊神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