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藏流动人口随迁子女家庭教育状况的调查分析

摘要:家庭教育是人生教育的起点,对儿童智力发展、行为习惯和思想品德等都具有重要启蒙意义。家庭文化资本是文化资本的重要形式,是参与文化再生产的重要组成,其占有情况会深刻影响家庭教育的进程和结果。基于家庭文化资本视角,本文采用问卷法和访谈法对西藏流动人口随迁子女家庭教育状况进行了深入调查与分析,并从家长、政府、学校和社会四个层面,提出了家长要提高对家庭教育的重视程度、政府要提供对家庭教育的保障服务、学校要承担对家庭教育的指导责任、社会力量要参加对家庭教育的帮扶来增加西藏流动人口家庭文化资本的具体建议,从而可以为改善西藏流动人口随迁子女家庭教育状况提供一定参考。

关键词:家庭文化资本 流动人口 家庭教育 西藏

作者简介:周军/西藏大学西藏教育学院副教授(拉萨 850000)

文化资本是文化再生产理论的核心概念,最早由法国社会学家布尔迪厄在《资本的形式》一文中提出。布尔迪厄认为,资本可表现为三种基本形态:经济资本、文化资本和社会资本。所谓文化资本,是借助不同的教育行动(传播式教育、家庭教育、制度化教育)传递的文化物品。[1]家庭文化资本属于文化资本的下位和衍生概念,是参与文化再生产的重要资本。家庭文化资本融入家庭和社会各项实践活动,具有相对稳定的特点,能够实现实质性的代际传递,并使文化资本的继承者在今后的教育中获得先发优势,且经济资本越多,对早期的文化资本积累越有利[2]。社会学有关研究表明,不同家庭出身的学生由于所继承的家庭文化资本不同,必定导致他们在社会场域中不同的人生轨迹[3]。美国社会学家安妮特·拉鲁通过对来自不同阶层的儿童进行多年跟踪观察和访谈,发现无论处于什么社会地位的家长都会密切關注子女的教育,最终决定子女阶层的不是父母有多少钱,也不是子女单亲或父母离异,而是一个家庭的文化资本。[4]重视家庭教育是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如《颜氏家训》等家庭教育著作为后世家庭教育作出了重要表率,在当代仍具有较强指导意义。随着《中华人民共和国家庭教育促进法》(以下简称《家庭教育促进法》)的正式施行,我国已将家庭教育纳入教育法制范畴,明确提出家庭、学校、政府、法律机关和社会要共同参与家庭教育,为家庭教育提供帮助和营造良好环境。

西藏流动人口随迁子女作为比较特殊的群体,其受教育状况成为当前西藏比较关注的焦点问题。西藏流动人口随迁子女教育问题不仅涉及教育领域,还与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等民族工作相关。本文基于家庭文化资本视角,通过分析家庭文化资本与家庭教育之间的关系,并在对西藏流动人口随迁子女家庭教育状况进行调查与分析的基础上提出相关建议,具有一定理论和现实意义。

一、家庭文化资本对家庭教育的重要影响

(一)家庭文化资本是家庭教育的核心要素组成

家庭教育是教育的起点和基础,是靠血缘和依附关系将教育者和受教育者联系在一起的教育活动,为个体成长做了最初铺垫。家庭教育作为教育活动的重要形式,由教育者、受教育者和教育影响三种要素组成,家庭文化资本属于教育影响,将教育者和受教育者联系起来。家庭文化资本为家庭教育提供了必不可少的教育资源,是家庭教育的核心要素组成。家庭文化资本通过参与文化再生产,能够帮助家庭实现文化的累积和传递。按照文化再生产理论的观点,文化资本以具体化的形式存在,是行动者通过家庭及学校教育获得并内化为个人精神与身体一部分的文化知识、文化技能和文化修养,表现为习惯、爱好、交往方式、操作技能、认知判断、趣味及感性等文化产物。[5]由于家庭文化资本的文化属性和资本属性,有些是不能直接转移和继承的,需要通过家庭教育活动来实现。家庭教育以一种“遗传”的方式生产和再生产社会资本和关系,这里的“遗传”就是家庭内部文化与精英教育文化之间的契合问题。[6]子女通过对家庭文化的传袭和创新,能够为自己今后的发展奠定坚实基础。

(二)家庭文化资本深刻影响着家庭教育的质量

家庭既是家庭文化资本再生产的主要场所,也是儿童对家庭文化资本积累和传承的第一站。[7]家庭文化资本的占有情况不仅会影响甚至会决定家庭教育的进程和结果,而且对家庭成员尤其是儿童的教育具有深远意义。家庭文化资本的构成情况,如家长的教育素养、文化素养、道德素养、心理素养等深刻影响着家庭教育的质量。并且,家长通过教育消费、情感支持等家庭文化资本,深度介入儿童的教育生活。[8]另外,由于各种原因,不同家庭对文化资本的占有能力和占有数量、质量存在差异,这些差异会直接影响家庭教育的状况,会对子女的教育造成不同影响。

(三)家庭文化资本欠缺制约流动人口随迁子女家庭教育

随着人们对家庭教育认识的提高和重视程度的增加,家庭文化资本的重要性日益凸显。对流动人口而言,其家庭文化资本的占有状况会更加深刻地影响随迁子女的教育。一方面,家长的文化素质、教育能力等家庭文化资本作为家庭教育的重要基础和影响因素,会深刻影响随迁子女家庭教育内容和方式的选择。另一方面,流动人口作为比较特殊的人口群体,其家庭文化资本表现出数量偏少、质量偏低的总体特征,造成随迁子女家庭教育处在比较弱势的地位,成为流动人口随迁子女家庭教育的软肋,会对随迁子女造成不利影响。因此,为提高流动人口随迁子女家庭教育的水平,可以将改善家庭文化资本的占有状况作为重要途径,为随迁子女的学业成绩和身心健康提供良好的环境。

二、西藏流动人口随迁子女家庭教育状况调查与分析

人口流动作为人类活动的一种常态,是促进社会发展的重要驱动力。近些年来,伴随着我国人口流动的整体趋势,西藏流动人口的规模也在不断扩大。第七次人口普查数据显示,截至2020年11月,西藏常住人口为364.81万人,而区内和区外流动人口总和已达103.11万人,其中区外流入人口为40.71万人,占西藏流动总人口的39.48%,对西藏经济社会的发展发挥重要作用。

当前,流动人口带领部分或全部子女离开户籍所在地,来到其他地区工作和生活的举家迁移方式,成为人口流动的常态,给流入地人口管理带来了较大压力,也带来了相当多的问题。由于地域缘故,在西藏流动人口中,接近40%的人员是从四川、青海、新疆等与西藏毗邻省份来的非藏族人口。这些流动人口由于身份背景、生活环境、语言文化等各种原因,其随迁子女在流入地往往会遇到相当多的困难,尤其在接受教育时会处于弱势地位。其中,西藏流动人口随迁子女遇到的家庭教育困难比较明显,需要得到社会各界的关心和支持。

(一)家长普遍偏低的学历影响了家庭教育的有效开展

家长的学历是家庭文化资本的重要组成部分。家庭文化资本对学生的成长具有潜移默化的作用,父母的受教育程度很大程度上决定了他们对子女的教育投入、教养方式和发展期望。[9]而且,家长的学历情况往往还会与他们所从事的职业和所拥有的自由时间相关。

从表1可以看出,西藏流动人口的学历水平总体不高,高中(职高)及以上学历人数占比仅为36%,与全国流动人口接受教育的总体结构存在较大差距,如2015年,全国流动人口中,高中及以上学历的占比超过45%[10]。相关研究表明,父母接受教育的程度与家庭文化资源显著相关(t=3.55,p<0.01)。[11]西藏流动人口的学历层次普遍不高,大多数人所从事的职业不仅工作时间较长,而且收入也不太高。根据西藏自治区卫健委流动人口处的统计数字,2017年,在西藏的流动人口中,务商人员占比最高,所占比例高达89%[12],流动人口家庭月平均收入在2 000~4 999元的占比达46.46%。[13]按照布尔迪厄对资本的分析,家庭经济资本可以转化为家庭文化资本,主要体现在能够为子女提供更好的教育条件,这对家庭文化资本的传递尤为重要。由此不难看出,西藏流动人口不仅缺乏教育子女的能力,而且很难为子女提供良好的教育條件或抽出较多时间花在子女的教育上。

(二)家长对教育的关心不够影响了家庭教育的实际投入

家长对家庭教育的认识和重视程度,不仅会从精神上影响孩子的教育状态,还会直接影响对家庭教育的实际投入。

从表2可以看出,绝大多数家长认为家庭教育对孩子的成长比较重要,也明白父母需要承担起对子女的教育责任,如表3中选择“不关心”或“无所谓”的家长占比仅为8%。通过调查发现,相当多的家长由于自身文化素质和教育能力偏低的缘故,对孩子的教育缺乏真正意义上的关注,如平时在给孩子购买的物品当中,以衣物、零食和玩具为主,较少购买图书等学习类用品,即使有空闲时间也不愿陪伴孩子学习。

(三)家长的教育期望不高影响了对家庭教育的精神支持

随着家长对子女教育重视程度的提高,教育期望的代际对比特征与互动关系成为家庭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家庭成员关系质量及其身心健康产生着不可低估的影响。[14]在我国,虽然大多数家长都有“望子成龙”“望女成凤”的美好愿望,但由于家长自身的教育水平和教育经历不同,对子女的实际教育期望并不相同,这实际上与家庭文化资本的多寡有着直接联系。一般来说,家庭文化资本比较充裕的家庭能够为孩子的教育发展进行长期规划,会对子女的教育有较高和较清晰的期待,而家庭文化资本偏少的家庭对子女的教育期望普遍较低,即使有较高期望,也比较模糊。

由表4可以看出,西藏流动人口中绝大多数家长仅仅希望子女能拥有大学学历,对更高层次的研究生教育期望较少。当前我国高等教育毛入学率已达57.8%,高等教育已进入普及化阶段。在此情形下,西藏流动人口中的大多数家长对子女的教育期望不是太高。值得注意的是,仍有部分家长对子女的教育期望相当低,仅希望子女完成高中甚至初中教育即可。家长对子女的教育期望偏低,对子女的精神支持不够,实际上也是家庭文化资本不足的重要表现。

(四)家长的不合理教育内容和方式影响了家庭教育的实际效果

家庭教育内容是指家长根据自身教育经验和主观意愿,经选择而纳入对子女教育活动的一切知识的总和。由于家长对子女教育具有明显的主观性,因此家庭文化资本的占有情况会影响家长对子女教育内容的选择。家庭教育内容和教育方式的选择对家庭教育活动的组织以及家庭教育目标的实现都有至关重要的作用[15],两者实际上都是家庭文化资本的外在显现,会对子女的家庭教育造成直接影响。

从表5可以看出,家长对子女教育内容的选择以文化知识教育为主,占62%;
其次为安全教育,占13 %;
对心理健康、思想道德等其他教育内容的选择明显偏少,都未超过10%。家长对教育内容的选择比较片面,“重智轻德”现象比较严重。家庭教育方式是实现家庭教育目的的重要手段,是父母家庭教育思想观念的真切反映,并在其指导下形成相对稳定的教育行事风格。在教育方式上,西藏流动人口对子女教育方式的选择存在较大问题。

从表6可以得出,采取专制型和放任型两种教育方式的家长占比达到73%。这种情况与其他地区比较相似:流动儿童父母大多从事体力劳动和小摊贩生意,较重的体力劳动、长时间的精力投入、较低的经济收入使得流动儿童父母更容易选择纵容、独裁的教养方式[16],这也比较符合当前我国流动人口的总体特征,会对子女的教育成长造成不利影响。

三、提升西藏流动人口家庭教育水平的相关建议

前文调查与分析结果表明,西藏流动人口家庭文化资本明显不足,对随迁子女家庭教育造成了诸多不利影响。基于家庭文化资本视角,本文从家长、政府、学校和社会四个方面提出相关建议,以期为西藏流动人口随迁子女家庭教育水平的提升提供一定参考。

(一)家长要重视家庭教育,提高自身家庭教育能力

家庭是儿童天然的学校,家庭教育是建立在亲子血缘关系的基础上的,具有天然的教育优势。因此,父母作为子女的第一任老师,需要承担起对子女实施家庭教育的主体责任,这不仅是亲情伦理的要求,也是我国法律规定父母应当履行的义务。新修订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未成年人保护法》和《家庭教育促进法》都对未成年子女父母承担家庭教育责任提出了明确规定。另外,在“双减”政策实施的大背景下,家长需高度重视家庭教育的重要性,要意识到家庭教育应协同学校教育和社会教育,为孩子提供完整、全面的教育。因此,对西藏流动人口而言,需要主动承担起对子女的教育责任,重视家庭教育对子女全面发展所起到的积极作用,并注意加强家庭文化资本的积累,如可以利用闲暇时间通过阅读书籍、网络学习等途径提升自己的文化知识修养和教育能力,从而更好地指导子女的教育,帮助子女全面发展和健康成长。

(二)政府部门要支持家庭教育,建立家庭教育保障服务体系

家庭教育的质量直接影响着国民的素质,关乎国家的发展和综合实力的提升,需要各级政府主动承担起提高家庭教育水平的领导责任。因此,西藏各级政府部门要按照《家庭教育促进法》提出的要求,将家庭教育纳入政府工作内容,并承担起组织、协调、监督、检查等责任。而且,针对西藏流动人口随迁子女家庭教育所处的弱势地位,西藏各级政府和流动人口管理部门、教育部门需要将家庭教育支持的重心放在流动人口身上,建立流动人口家庭教育保障服务体系,为流动人口家庭教育提供强力支持。

一是政府要建立家庭教育经费保障机制,将家庭教育经费纳入财政预算,为学校、社区和社会专业机构开展家庭教育指导和服务提供必要的经费支持。二是教育、妇联等部门要将流动人口家庭教育指导服务纳入流动人口服务体系和帮扶目录,统筹协调社会资源支持服务家庭教育[17],如通过开办免费文化和技术培训班等形式,帮助弱势流动人口提高文化水平和工作技能,通过改善工作条件和经济收入,帮助流动人口家庭积累更多的家庭文化资本,从而改善流动人口随迁子女家庭教育的环境。

(三)学校要指导家庭教育,满足家庭教育指导需求

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是学生接受的主要教育形式,是两种不同场景的教育。家庭教育是基础,学校教育是主导,二者必须相互配合,家校共育才能达到理想的教育效果。[18]

因此,学校与家长的沟通交流对促进家校共育和提高教育质量十分必要。在家校共育中,学校要发挥在教育知识和教育方法上的优势,指导家长遵循教育规律和儿童身心发展特点来开展家庭教育,帮助家长提升家庭教育的能力。一是学校经常性开展家庭教育辅导培训,邀请家长到学校参加家庭教育知识讲座和开展家庭教育交流,提高家长对子女的教育认识和能力。二是学校要建立与家长的沟通渠道。学校老师包括班主任和科任老师要通过电话、QQ、微信等通讯手段与家长进行个别沟通和集体沟通,通过家长了解学生在家里的学习情况,及时发现学生存在的學习问题,并为家长提供教育指导。

(四)社会力量要帮扶家庭教育,弥补家庭教育不足缺位

西藏社会各界要参与对流动人口随迁子女家庭教育的帮扶,帮助流动人口弥补由于家庭文化资本不足而造成的子女教育的不足和缺位。各种社会组织、企业和个人等多元社会力量要发挥自身优势,投身到西藏流动人口随迁子女家庭教育的帮扶当中。

社会力量参与帮扶的途径主要包括:一是开展物资捐助。如爱心企业或个人为经济比较困难的家庭捐助学习资料和学习用品等,帮助改善随迁子女在家中的学习条件。二是发挥社区基层组织的堡垒作用。社区作为人口居住的主要区域,社区基层组织不仅要发挥人口管理的功能,还要充分利用辖区内的教育资源为流动人口提供帮扶。例如,成立社区家庭教育委员会,开办社区家长学校和社区家教咨询中心等,定期聘请有关专家进行家庭教育指导和疑难热点问题解答,定期向家长提供家教辅导材料,举办各种家教培训班,还可以通过网络为广大家长提供家教理论方面的新信息。[19]三是开展志愿服务活动。西藏的各种公益和专业组织,如高校志愿者协会、教育学协会、心理学协会等社会团体,积极开展家庭教育辅导活动和知识讲座等,帮助家长提高对子女的教育能力。

【参考文献】

[1] 李晓芳,刘永飞.布尔迪厄的文化再生产理论视角下的教育公平与社会分层[J].重庆交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6):110-113.

[2] 姚俭建,岑文忠.文化资本的积累机制探微[J].上海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4(2):35-40.

[3] 郭长伟.文化资本视域下农民工随迁子女教育融入困境及对策[J].教学与管理,2012(30):13-16.

[4] 安妮特·拉鲁.不平等的童年[M].张旭,译.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3:257.

[5] 邹海蓉,刘辉.从文化再生产到社会再生产——布迪厄文化资本理论研究述评[J].湖北经济学院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1(12):15-16.

[6] 林滨松.进城务工农民随迁子女的家庭教育状况及其影响因素研究[D].厦门大学,2018.

[7] 申秀清,张海鑫.从文化再生产理论看城市流动儿童教育公平[J].广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7(9):
47-51.

[8] 李佳丽,张民选.收入不平等、教育竞争和家庭教育投入方式选择[J].教育研究,2020(8):75-84.

[9] 李东航.文化再生产理论对促进民族地区教育发展的启示——以广西为例[J].广西广播电视大学学报, 2013(1):90-93.

[10]段成荣,谢东虹,吕利丹.中国人口流动的若干趋势[N].北京日报,2019-07-15(10).

[11]舒华,李文玲,辜玉旻,等.家庭文化背景在儿童阅读发展中的作用[J].心理科学,2002(2):136-139+252.

[12]王媛媛.2017年西藏流动人口38.9万人务商人员占比最高[N].西藏商报,2017-12-07(1).

[13]刘颖,成前,陈晶.西藏流动人口社会医疗保险参保及影响因素研究[J].西藏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21(6):98-103.

[14]牛建林,齐亚强.家庭教育期望的代际偏差、互动及影响[J].社会发展研究,2022(3):162-183+245.

[15]杨宝忠.大教育视野中的家庭教育[M].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3:26.

[16]梁春光.小学生父母教养方式及其影响因素调查分析[J].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2020(14):23-26.

[17]习近平.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发展道路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N].人民日报,2018-09-11(1).

[18]朱权华.“家校共育”中家庭教育指导现状分析及对策研究[J].中国农村教育,2020(22):53-55.

[19]周玲,曹鹦鹉.依靠社会力量指导父亲参与幼儿家庭教育[J].湖北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08(11):63-64.

A Survey and Analysis of the Status of Family Education Among Migrant Children in Tibet based on the Perspective of Family Cultural Capital

ZHOU Jun

Abstract:
Family education is an important means of cultural reproduction and plays a key role in childrens early and lifelong development. Family cultural capital is a component of cultural reproduction and has a direct impact on family education. Based on the perspective of family cultural capital, an in-depth investigation and analysis of the status of family education among Tibetan migrant children was conducted using questionnaire and interview methods. On this basis, this paper proposes a four-pronged approach to improving the situation of family education for Tibetan migrant children:
Parents should prioritize family education, schools should take the responsibility of guiding family education, the government should provide services to guaranteed  family education, and society should participate in the educational support of family education. Such an approach will increase the cultural capital of Tibetan migrant families.

Keywords:
Family Cultural Capital; Migrant Population; Family Education; Tibet

(責任编辑:李育倩)

猜你喜欢流动人口家庭教育西藏都是西藏的“错”学与玩(2022年7期)2022-10-31神奇瑰丽的西藏小猕猴智力画刊(2017年12期)2017-12-27一个人的西藏海峡姐妹(2017年4期)2017-05-04漫画关爱明天(2016年12期)2016-12-20数说流动人口民生周刊(2016年27期)2016-11-24数说流动人口民生周刊(2016年21期)2016-11-19家、园合作是幼儿教育发展的必然趋势考试周刊(2016年85期)2016-11-11初中生家庭教育与心理健康考试周刊(2016年85期)2016-11-11家庭环境对中学生性格及成长的影响人间(2016年28期)2016-11-10西藏:存在与虚无剑南文学(2016年11期)2016-08-22

推荐访问:流动人口 西藏 家庭教育